截至9月底,我省已全面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災毀耕地復墾任務。記者近日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歷時三年,我省地震災區39個重災縣(市、區)納入整理復墾規劃的167.82萬畝災毀耕地已經全部完成修復。通過災后重建土地整理復墾重大工程的實施,受災地區農田生產條件得到提高,為農用地規模經營提供了條件。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我省土地損毀嚴重,其中災毀耕地分布廣、面積大,且多集中在耕地資源緊缺地區。根據災后實際調研情況,2008年7月,《四川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完成,我省納入整理復墾規劃的地震災毀土地為217.75萬畝,除災毀耕地外,規劃復墾的還包括40.70萬畝建設用地和9.23萬畝臨時用地。
根據災區實際,我省將災毀土地整理復墾項目分為自行整理復墾和工程整理復墾兩種類型。可由農戶自行復墾的點位分散、規模小、僅限于其承包責任范圍內的損毀耕地,以鄉(鎮)組織村組農戶投工投勞、財政給予適當資金補助的方式完成整理復墾;規模較大、損毀嚴重、權屬或地界均已破壞、無法由農戶自行完成的災毀耕地,按照“金土地工程”管理辦法,運用工程措施進行整理復墾。
在災毀土地整理復墾中,我省首先安排重點鄉鎮因地震及次生地質災害損毀耕地和臨時占用耕地的整理復墾,并結合災后城鎮、居民點重建規劃,安排工程難度較小的城鎮、居民點、獨立工礦用地的復墾,適度拆并自然村落,引導農民住宅集中建設。2010年以來,我省全面推進地震及次生地質災害損毀耕地的整理復墾,重點安排臨時用地騰退出的耕地和工程難度較大的城鎮、居民點、獨立工礦用地的用地復墾。